首先没有以前那么懒散,学会了利用零碎的时间,以前坐地铁、等电梯、吃饭的时候,总是习惯打开手机看新闻,而现在已经可以看下词汇,看下技术帖子或者了解最近遇到的问题。感觉一下子充实了起来,就像李开复说的,要利用平时零碎的时间来做正经事。
我也终于明白,我和同事A的差距。同事A利用排队等电梯的时间,三个月把托福词汇背了一遍。当时把我震惊得说不出话来。
前段时间也经常加班,加班到10点,然后坐最后一趟班车回来。洗完澡,还能写下博客,然后还可以玩下游戏,最后赶在12点半睡觉。相比不加班的日子,加班的时候反而能够做更多的事情。不加班的时候,计划中的事情不急不忙,想着还有不少时间,推了又推,结果一件都没做成。而加班的时候,因为没有时间过多考虑,只能想起一件事就做一件,而结果却几乎都完成了。当事情一件一件被完成的时候,感觉到的不是累,而是一股又一股动力,一种什么事情都能完成的自信。所以,让自己忙起来,不要过分计划,只需要想到一件事情,然后投入去做就可以了,然后自己就会像个齿轮,转动起来。希望自己记住这点。
观察了同事B很久,我觉得我们最大的区别在于,每当产品过来改需求的时候,她第一句总是,没有问题啊,可以啊。而反观自己,我说得最多的是,看时间,看情况咯。问题并不在于需求的改动,而在于我们对待这种需求变更的心态。相比同事B,我显得没耐性,更抗拒。即使最后因为改动太大,产品主动放弃更改,但对于我们两个,已经是不同的结果。同事B得到的是一次肯定,而我得到的是一次否定。久而久之,同事B一如既往的尽力去做各种事,而我则是变得习惯推脱,遇到可改可不改的需求的时候,就习惯于推给别人,就好比很多需求,可以在客户端修正,也可以在服务端修正,对于这种事,我的思维就已经习惯了让后端去做,只因为平常习惯了推脱。
意识到这个问题后,我尝试了改变。开始放开心态,像同事B一样,每次都先说,没问题啊,可以啊。然后埋头去改。这个时候,又体验了一把,越忙越有干劲的那种感觉。虽然工作量多了,但是却做得更投入,对于结果而言有正向推动的作用。
不要一开始就给自己灌输有很多事情要做的感觉,而是给自己指示当前需要做的事情。就如同改需求一样,不要灌输改需求会增加多少工作量,去抗拒,去推脱,而是着眼于当前需要做哪部分,投入去做,当投入去做后,自己就会像一个齿轮,转动起来,最后会发现,一个一个都被完成了。希望自己以后不再抗拒。
说了那么多,只是希望自己不要老想着要做多少事情,而是去想当前要做的事情,然后捞起袖子就去做。
自己总是会忘记这一点。
另外一点,就是要更有耐性。要做到克制克制克制。很多时候,总是感叹,亲爱的哥对我的不耐烦能表现得那么平静,有时候也会内疚,为何自己总是那么容易对哥产生烦躁的心情,明明是一句话就能解释的误会,总是难以开口,直到最后闹翻。
最后,希望新的一年,多与人交流。很多时候,总会因为各种负担而拒绝了和朋友们相聚交流,其实交流才会更有视野,才不至于过于麻木,不交流,就会安于现状,最后像井底之蛙。有这样的感悟,是最近和高中很牛逼的同学约了,开始其实是有点拒绝的,但说了心态改变了,就去了。和同学聊了他在做的在线教育的项目,说实在的,没想到他那个项目每日在线能有10w人,除了长了见识,其实也认识到现实没想象中那么抗拒,相反还有点高兴。最后还是印证了那句话,得放开心态,多与人交流。如果觉得自己已经很糟糕了,那就更加不能固步自封。
本来还写了很多,比如遇事淡定,要有条理;摆脱拖延症,想到事情马上做;更努力,不轻言放弃;不以物喜不以己悲;心怀感恩,要有担当等等。因为说太多其实也不可能一下子改变那么多,所以定个能实现的目标,先改变这几点。
最后想说,以前,总是开口闭口努力,现在看来,有点可笑了,习惯更重要。努力不过是嘴上功夫,说了就过,习惯才是真正能做出行动的根源。这也是希望自己记住的,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。
最后,感谢如何管理时间一文。
文/jokinkuang